相册

2010/02/09

马云的野望

刚从某个江心岛半死不活得爬回来。。。宿醉未醒啊。。。

 

打开电脑看到的第一个新闻就是马云的网商大会的发言,浏览一下发现野心真不小。

 

马云要的是什么?他要的就是乘着外需转向内需这一过程带来的机遇,彻底打掉传统渠道商,成为制造企业和最终购买对象间的唯一或者最主要平台,配合阿里软件的SAAS服务(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和支付宝这一获得国家认可的国内第一大第三方支付系统,把尝到甜头的中小制造企业牢牢地绑在阿里巴巴的战车上,吸引所有可能的消费者,垄断或掌控未来在网络销售领域的发言权。

 

按照马云的说法,阿里巴巴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平台,对接制造企业的货源和消费者的需求。使得企业可以跳过渠道,直接获得更为真实的销售数据和客户需求,也省去了不菲的广告宣传费用。同时消费者也可以以更加低廉价格获得同样品质的产品。

 

当前提出这个概念的时机确实很好,遇上金融危机,外销企业纷纷遭受订单退回;就业也受到影响,国家鼓励自主创业,同时也大力宣布拉动内需。这样的大背景使得阿里巴巴备受关注,也易于得到政策倾斜。然而就算在这样有利的大背景下,马云要达成目的,依然困难重重。

 

 

1、规模:依然远不够大

 

2008年国内网购交易额(B2C+C2C)接近1300亿,不到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

 

虽然与此同时淘宝网的全年交易额为999.6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卖场。

 

但是淘宝与苏宁之类的家电连锁卖场有本质的不同:它是面向全部消费品而非单独某一类,它主要面对的是中小企业而非大企业,它依然没有树立起“便宜且正品”的品牌概念。

 

这导致它对上游的控制力远不如传统渠道商强大,而对下游消费者来说,也只是挑选廉价、低总额商品的地方而已,真正要买“正品”和价格较高的商品的时候还是会跑去商场买。

 

因此,在当前不到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的情况下放出彻底打掉传统渠道商的豪言在很多人看来是个笑话,即使发展速度惊人,但要彻底消灭传统渠道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苍白的购物体验

 

众所周知,销售业在当今已经从卖产品、卖服务进入了卖体验的时代了。

 

同样的,消费者在消费的时候,很多情况下也不再只关心价格,很多时候也有个性化定制需求和享受购物体验的需要。

 

网络购物当然也是有一种特殊的体验的(笑,那是宅的体验吧),但是网购的先天缺陷导致其在给与消费者购物体验的匮乏也是淘宝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在现实购买中的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在网络中只剩下对着几张照片和说明文字的描述,很多时候让人真的提不起购买欲望。

 

 

3、同跨国大型连锁超市在某种意义上的竞争

 

马云喊出砍掉渠道商的时候,沃尔玛之流的跨国大型连锁超市早已在这么干了,当然他们在砍掉了其他渠道商的时候,也成了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渠道商(笑),马云以后如果成功了,那他的阿里巴巴集团也会是中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渠道商。

 

淘宝和跨国大型连锁超市比较的话,前者的产品范围更广一些,但是主要的日用品、生活用品还是类似的。

淘宝胜在价格和种类,跨国大型连锁超市胜在购物体验和品牌价值。

毕竟跨国大型连锁超市的供应商都是苛刻得审查过,而淘宝则不然;且价格上,淘宝的优势也不明显,跨国大型连锁超市是全球采购的,除了类似出口转内销之类的单子可能价格差距特别大之外,两者在价格上的差距并不大。

 

 

4、物流的软肋

 

物流领域一直是网购平台的软肋之一。

 

目前网购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自建物流配送系统,一种是完全依靠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

淘宝采用的是后者。

 

虽然淘宝今年来对于物流供应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希望借此促进速递物流企业能更加规范一些。

但是由于我国目前民间快递领域门槛太低,相关法律法规极不健全。导致整个民间物流领域呈现一种低价、无需竞争的趋势。而很多卖家贪图便宜,选择的快递公司也常出现物品丢失、破损的比例,服务态度差等情况,进而连带导致消费者对淘宝的印象降低。

而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很可能某天出现邮包炸弹之类的事件后,紧急出台一个新规定或者严令整改之类的措施,让全体民间快递停运,从而对淘宝的整个物流体系造成重大影响。

 

 

5、渠道商的反击

 

即使强如沃尔玛,在美国也有一段被渠道商群起围攻导致其不得不做出妥协的历史。更何况在法规更不健全的中国,而此时的淘宝和阿里巴巴集团也远没有当年的沃尔玛强大。

 

在中国,淘宝能够给渠道商们攻击的地方实在是不少,推动国家对网络交易征税,全面假冒伪劣产品负面新闻轰炸,大量注册恶性买家、卖家进行对淘宝进行毁誉,对中小企业示好或施压令其放弃淘宝平台等等。

 

当前由于大背景的缘故,淘宝和阿里巴巴获得了政策上的支持,自然没啥问题。但是一旦经济大背景发生变化,政策支持没有了,面对渠道商们的全面反击,淘宝自然也该做好危机公关的预案才是。

 

 

6、出口转内销企业的堕落与品牌所有者的愤怒

 

马云在辩解“淘宝不是假货集散地”的时候用了这样一个例子:

“有朋友从香港购买了玩游戏用的筹码,1.3万元一套。”但是在淘宝上是350元,几乎所有人就认定淘宝上的一定是假的,马云解释说,实际上“筹码”的生产工厂在浙江金华,在将筹码出口到美国,香港再从美国进口,最后中国内地的人再从香港买回去,价格几经周折就被抬升了上去。但如果金华的工厂直接放在淘宝上出售,也就卖350元。

 

配合当前出口企业纷纷遭遇退单而转内销的情况,看起来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但是,出口企业的产品为何质量会那么好呢?归根结底,因为这是卖给外国公司的,他们会有非常严格的检查,不合格就要退货,而且同类竞争的企业很多,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但是一旦出口企业转为内销了呢?在外部没有严格检查的这个行为条件存在的时候,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企业还会保持一如既往的高质量么?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是很多出口转内销企业的通病与原罪了。

 

再来说马云举得那个例子,也很有趣。

我们都知道,很多正品耐克的衣服啊鞋子啊其实都是MADE IN
CHINA的,但是我们还是喜欢去买。这就是品牌的价值之一了。实际质量一样的东西,贴上一个牌子和不贴牌子的价格差上十几倍甚至几百倍都很正常。

国内大部分的出口制造企业,都是没有自己品牌而是做“贴牌”生产的。也就是说它们是没有擅自使用相关品牌的权利的。当然如果是外贸退单,出口企业除掉那个牌子然后自己处理掉是没问题,但是你不能就宣传说我这个这就是“XX牌”的。

很多品牌为了维系其品牌价值与内涵,设定了相关的价格,他们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品牌被“贱卖”而导致其品牌受损。以前那些出口企业偷偷的干,量小影响小,而且告起来麻烦又没什么油水。但是如果想要借助淘宝和阿里巴巴的平台玩大的,那些品牌的拥有着们将第一个不答应。

 

 

7、争议的信用评价体系

 

信用评价体系无疑是最具争议的,既要保证公平,又要不给评价方带来太大负担。

 

当前争议最多的自然是买家不用验证真实身份带来的恶意评价以及卖家诈骗、出售次品、被差评后泄愤行为的投诉难和取证难。

 

而淘宝的信用评价体系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依靠完善前各类漏洞刷出来的高信誉卖家账户却明晃晃得在各处出售,而花一定钱委托别的公司运用其在各个阶段注册的淘宝账户恶评封杀看的不爽或者竞争对手网店的报道也已见诸报端。

 

 

8、欠缺的品牌塑造

 

淘宝不仅仅是自身的“不是假冒伪劣产品集中地”的正面品牌没有塑造完成,连它着力追捧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出口转内销”的概念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前面也说了,很多出口型企业由于没有创立、维系自主品牌的决心、资金、精力,所以即使转内销了,由于不需要靠质量来维系品牌的口碑,很容易就导致质量急剧下降。

 

而同时,在淘宝上,消费者进行搜索时关注的是卖家的信誉和商品的价格,因为很多消费者心中淘宝只不过是一个捡便宜货的地方而已,从未想到来这里买正品。

 

这样导致在搜索到对应的出口转内销企业卖的低价格商品时,在脑中形成了这家企业=生产假冒产品企业的印象。这对于想要塑造自身品牌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9、背盟者与竞争者

 

当一个企业真要做大做强的时候,是绝对不会允许其命脉掌控在别的企业手里的,即使是非常亲密的合作伙伴也不行。

 

现在与阿里巴巴密切合作的那些制造企业,在做强以后,必然也会开辟自己的渠道,或是支持另一家网络销售平台以制衡阿里巴巴。

垄断总是让人不安的,因为那意味着弱势一方话语权的绝对消失。

同样的,如果有另一家网络销售平台以制衡阿里巴巴,相信政府也乐见其成,毕竟帮一个打一个保持平衡是政府最喜欢的局面。

 

阿里巴巴的优势在于其市场领袖的地位、庞大的客户信息数据、支付宝绑定信用卡造成的用户转移成本较高、巨额的现金储备。但这些优势并不能确保其市场地位永不动摇,一切都还两说。

 

 

 

那啥,看过笑笑就算了,攻击就免了,反正漏洞应该也不少才对。其实我是马蜜(笑),不是马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